“高期待”VS“高赔付” 宠物险如何“叫座又叫好”?
“这几年,我身边养宠的朋友陆陆续续都为自己的‘毛孩子’配备了保险。”来自北京房山的刘洋(化名)对《金融时报》记者说,最开始是被网络平台的广告所吸引,“每月只要一杯奶茶钱,轻松养宠一整年”的宣传语,让她觉得给“毛孩子”买份保险没什么压力。等到爱犬生病去医院,面对几千元的消费单据,刘洋才觉得宠物险“真香”。
随着越来越多的宠物主人开始关注宠物的健康投入,宠物险迎来快速发展。业内人士透露,近两年,不少保险公司的宠物险保费增长率超过100%。
然而,在宠物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供求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一边是消费者急切期盼能切实减轻医疗负担的保险产品,一边是保险公司面临的盈利困境。宠物险破题的关键点在哪里?
“毛孩子”催生宠物保险新“蓝海”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市场持续稳健增长,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宠物数量超过1.2亿只。
但与此同时,宠物医疗费用的“水涨船高”,也让不少宠物主人叫苦不迭。去趟医院,检查费动辄过千元,稍微复杂一点的治疗,更是要万余元。这一现实催生了宠物主人对宠物保险的强烈需求,《报告》调研数据显示,高达95.2%的宠物主人有意愿为宠物购买健康医疗保险产品。
刘洋告诉记者,她所购买的宠物险每月保费35元,单次最高可赔付1500元。
“上次我家猫得尿道炎,检查费就花了800多元,再加上药费,总共1200元。去掉200元免赔额,按照70%的赔付比例,保险赔付了700多元。”刘洋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宠物保险大致有三大类型:以医疗费用报销为核心的医疗险、覆盖宠物伤人毁物责任的责任险,以及保障宠物意外受伤的意外险。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疾病险、托运险等较为小众的产品。
医疗险是目前养宠人眼中的“香饽饽”。以某网络平台一款热销的猫咪医疗险为例,有月缴18元、34元和68元三档产品,单次事故赔偿限额分别为500元、1500元和2500元。截至目前,该产品销量十分可观。从该产品销售页面下的评论来看,消费者普遍认为,产品价格比较合理、理赔较为方便,切实减轻了一部分医疗负担。
业内人士表示,整体来看,我国宠物险仍处在发展初期,渗透率尚不足1%。随着“精细化养宠”观念的发展,预计宠物险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供需之间存在错配问题
尽管宠物险市场的产品矩阵已初步搭建,且发展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不少痛点,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方面。
“保额还是太低了,无法覆盖宠物的高额医疗费用。”来自浙江丽水的范小姐告诉记者,2024年,其爱猫因尿闭治疗花费5000元左右,最后保险赔付了1500元。“这已经是单病种赔付上限。”
刘洋也对记者表示,目前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个别公司推出了高端宠物险产品,保费又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
记者还了解到,不少宠物主人想投保却发现没有合适的产品,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宠物险产品要求宠物的投保年龄为“90天到10岁”,这使得年迈的宠物难以获得保险保障。
“目前宠物保险供求之间还不太顺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宠物主人觉得产品赔付不方便、赔付金额达不到需求,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养宠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宠物险业务普遍面临着低保费、高赔付的盈利困境。“宠物险的赔付率,在财产险业务中处于较高水平。”蚂蚁保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宠物医院对宠物医疗可以充分自主诊疗和充分自主定价,导致宠物医疗存在“收费标准不一”“过度诊疗”等现象,给保险公司核保和理赔带来难度。以高发的猫肠胃炎为例,其临床症状与猫瘟类似,但二者在病因和治疗手段上却存在很大不同,前者治疗费用一般在500元以内,后者单次诊疗却要两三千元。
“诊疗不规范和欺诈所挤占的产品赔付成本超过了20%。”上述蚂蚁保负责人表示,这给保险产品设计和定价带来了难题。
宠物诊疗行为亟待规范
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提高保障杠杆、取消单次赔付比例限制的需求最高,可以切实减轻宠物主人的经济负担。对于保险业来讲,当前破题的关键在哪儿?
从业内反馈来看,宠物诊疗行为亟待规范。上述蚂蚁保负责人认为,以相对标准的诊疗方案、用药、定价对动物实施诊疗,形成稳定的诊疗市场对于宠物险发展至关重要。“有了稳定的诊疗市场,保险在设计上可以‘放开手’,产品更加实用。”
有从业者透露,部分宠物医院针对有保险的用户采取区别对待,甚至依据保险单次赔付上限制定诊疗方案。这直接导致保障越充分的产品,赔付情况越不理想。“只有排除过度诊疗、套取费用等干扰因素,保险产品才能实现稳定且充分的定价。”
记者注意到,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尝试与宠物医院直连,打通处方、病历、支付与理赔系统,实现线上直赔,以减轻核保成本,构建更可持续的行业生态。同时,保险公司也通过AI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缩短理赔周期。
聚焦当前,王国军建议,保险公司应该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产品和条款,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同时,让消费者享受更大的实惠;消费者在选购宠物医疗险时也应货比三家,看清理赔条款。(记者 李丹琳)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
经济日报微信
中经网微信









